• 越南少将总结,中国为什么要把战场选在老山,太狠了,条条致命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6:57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   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,中越两国进入到两山轮战时期。

    在这场长达10年的战斗中,存在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状况:

    中国这边是每个军区派遣一批人员,轮流奔赴战场,不过每次派遣的人数都不太多。

    而越南,长期以来一直竭尽全力,其兵力常常维持在中国数倍的规模。

    然而战役的最终结局是,越南经济被拖垮,并且在战场上完全无法取得优势。

    出现这样的情况,原因是中国把战场选在了老山地区。

    越南少将阮德辉在其回忆录里,屡屡带着后怕的情绪感叹道:

    解放军把战场定在老山,这一决策相当英明。

    老山有什么特别之处?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座独特的高山吧。

    老山处在中国云南省和越南的交界地带,是一座海拔达1422米的大型高地。

    在整个云贵高原范围内看,此地的地势不算高。

    然而,要是与周边地形作比较的话,此处具备得天独厚的高度优势。

    在中越两国争夺最为激烈的12号至13号界桩这一区域内,老山无疑是最高的山峰。

    老山除了自身的海拔高度以外,其险要程度是最让人难以忽视的。

    在山的主峰周边,伸展出来三条山梁,造就了谷深林密、山高势险的独特地势。

    此处的树木极为高大,灌木与草都有一人多高的高度,各类藤蔓相互交织缠绕。

    人要在其中走动是极为艰难的。

    并且,老山的那几处山梁,坡度均在40度以上。

    在接近山顶之处,坡度竟然达到了六七十度。

    这样的阵地建在山顶之上,本就有着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。

    老山除了山势之外,还是一个战略要地。

    老山的南北两边,皆是一望无际的平川。

    无论是谁,一旦占据老山的制高点,就能眺望到对方国内的大片区域,而且还可控制口岸。

    这样的优势,会给军事行动带来极大的好处。

    实际上,老山不仅仅是中越两国战争的见证者,它也见证了两国间深厚的情谊。

    我国在抗美援朝期间,也在援助越南开展“抗法援越”工作。

    在法国人被击退之后,我国还对越南抵抗美国侵略者给予了援助。

    中国为援助他们,于老山两侧修筑了诸多公路、铁路,把大量战略物资运抵越南。

    然而,自黎笋上台后,越南就忘却了两国往昔的情谊,持续与苏联配合对我国施加压力。

    1979年,我国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空间,只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。

    2月,解放军出兵,曾一举攻克谅山,大军直逼河内,把越军打得晕头转向。

    然而,3月我们主动回撤之后,越南方面又卷土重来了。

    老山的重要性他们心里十分清楚,于是在第一时间便占据了老山主峰。

    不过,在1984年的时候,解放军发起了一次反击作战,成功地将老山的大部分阵地重新夺回。

    这并非仅仅是收复失去的土地,实际上是双方战场主动权的转换。

    自那之后,越军即便集结起数倍于我方的兵力,也难以同我军相抗衡了。

    我军围绕老山能打出一场长期占优势的战斗,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:

    其一,能够轻松地对敌人的所有行动进行俯瞰式观察,从而彻底掌握战场的主动权。

    我军在占领老山阵地之后,马上设置了许多观察哨。

    凭借高度上的优势,我们能轻易洞察敌人的所有行动。

    他们的任何调动情况,都会迅速反馈给我们的后方指挥系统。

    参谋人员会依据当时的局势,剖析出敌人的企图,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行动。

    敌人可能发动的反击,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。

    只要我方士兵察觉到他们有大举反攻的态势,就能呼叫后方的炮火支援。

    对于小股敌人的反击,战士们凭借地利就能轻松应对。

    这方面的例证多得数不胜数,难以给出确切的例子。

    不过,在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,越军确实再也未能攻上老山主峰。

    要清楚,他们所部署的兵力数量,远远超过我们。

    若不具备料敌机先、后发先至的能力,我们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是无法实现的。

    于是,战争结束之后,部分越军士兵不由得感叹,老山在我军这儿就像是一座“坚不可摧的堡垒”。

    其次,运用“点式消耗”的战法,逐步将敌人拖垮。

    “点式消耗”战法,实际上就是抗美援朝时期让美国人不敢走出掩体的“零敲牛皮糖”战术。

    战士们往往会借助地形的优势,依靠手中精准的远射程武器,狙击越军。

    我军的原则一如既往,并不追求一次性大规模歼灭。

    而是谋求以最少的代价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,之后积小的胜利成为大的胜利,从而掌控战场的主动权。

    在老山战场上,我军曾有一位“狙神”出现。

    向小平,他曾射出31颗子弹,击毙30个敌人,这使得敌军面对他时,连出战壕的勇气都没有。

    事实表明,这种曾经让美国人饱受折磨的战法,在越南士兵身上同样有效。

    解放军战士以高山和密林作掩护,把老山当作狙击台。

    越南的士兵与军官只要一露头,就可能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。

    当然,越军也曾有搜捕我军士兵的想法,不过这一行动早已被我军察觉。

    因此,他们的搜捕行动毫无成效,并且常常被我军加以利用,遭到我军的伏击。

    仅仅是单个士兵进行狙击作战的话,还不足以把越军吓得魂飞魄散。

    中国炮兵要是也打“狙击战”,这是他们最害怕的。

    解放军十分顽强,他们也曾有过用大炮进行攻击的想法。

    然而,只要他们的大炮敢于出现在前线,就会遭到我军炮火的打击。

    后来,我方的炮兵再次朝着他们的高射机枪开火。

    1988年,越南士兵不堪打击,直接向我方前线阵地散发传单,传单上写着:“我们不会还击,请你们停止攻击。”

    显然,对于我军的“点式消耗”,越军毫无应对的办法。

    其三,对越军的补给线发动攻击,以此来消耗其经济实力。

    越军为了承担前线庞大的开支,只得动用全国的力量往老山一带运送物资。

    然而,我军观察员能洞悉他们的一切行动。

    我方参谋人员在补给车队出现的第一时间,就能够计算出其行动路线,然后调配炮兵实施远程打击。

    若炮兵不便于发动攻击,我方就会派遣士兵直接展开突袭。

    解放军的双重打击,致使越南方面能够运抵前线的物资极为稀少。

    自黎笋执政起,越南由于激进的战时经济策略,民众就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    如今,众多物资再次在运输途中遭到损毁,这使得越南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
    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,却依旧难以改变“粮弹不足”的状况,根本无法确保战斗力。

    越南将军阮德辉在回忆当年的战斗时,曾作出表示。

    解放军凭借老山的地形优势,再加上运用巧妙的战术,使越南陷入了一场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消耗战。

    结果便是,战争持续了五六年,越南民众在战争中越来越穷困,最终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,只能选择进行和谈。

    这种打法,真的是“极为凶狠”。在他们眼中,解放军的这三招,每一招都可谓是“击中要害”。

    那么,越南人是否有办法从这场消耗战中脱身?

    答案是肯定的,并且方法相当简单,即向后撤一步,不再和解放军于老山进行对峙。

    然而,如此一来,他们不但丢了颜面,而且在实际上和中国脱离了“战争线”。

    中国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,不会把战火烧到越南的领土之上。

    若越军撤离老山地区,两军就能脱离接触。

    要是没有军事上的接触,那么众人就能静等敌对情绪逐渐冷却,从而恢复和平。

    中国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。

    实际上,自解放军占领老山阵地的那一刻开始,这场战争的胜负便已见分晓。

    #深度好文奖励计划#